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1章 废弃矿井

昨天没有睡得很晚,一来大家白天爬山路其实都挺累的,晚上打扑克也挺消耗脑力;二来今天还要继续爬山路,大家都知道要休息好,要不然谁掉队了,可是挺磕碜的。

昨晚大约十一点,我们就都睡了。我难得的没有跟白天一样,一直在看小说,其实我说服自己停下不看还是挺难的,毕竟那小说真的太吸引人了,就跟我当年看电视剧、打游戏一样,全身心都投入其中,根本不分白天黑夜、就是连轴转。

所以当我把手机息屏,闭上眼睛的时候,我内心对自己产生了一种由衷的佩服——唉,真是自恋啊!

今天实习的地点叫做亮甲山,最终要到石门寨,之前宋火儿打听到的实习中的绝佳风景,就会出现在今天实习的路上。

虽然叫做亮甲山,但其实也不算一座明显的山,就是一些光秃秃的大岩石,上面稀稀疏疏的长着翠绿的草。

我一开始还挺奇怪,为什么这里的山上都不长树。

听了老师的解释恍然大悟,因为这里的地层更多的是碳酸盐岩构造,没有富含营养的黑土地,次一点儿的黄土地也没有,长些草还是因为上面的岩层表面风化、风和雨水带来的陆地上的土壤腐殖迁移,才让这片不毛之地有了一层根系并不发达的草长在了这里。

当然这是在我们这些学地质的理科人眼中,有着科学的结论,但若是在浪漫的文人眼中,可能会想到:这里之所以有小草、没有大树,可能是因为山高风寒,树长得虽然高但是必受到风的摧残、难以存活,小草贴长在地面,反而能够更加平凡的生长。

趁着老师讲课的时候,我拿出相机拍了两张照片:一张是稍远的斑秃的山,一张是近处丛生的草。

在这两张照片中,能看到一片山石绿草的自然风景的一角。

透过照片,仿佛能想象远处的山峰高低错落,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有的地方裸露着黄褐色的岩层,诉说着古老的历史;有的地方覆盖着浓密的绿色植物,显得生机勃勃,充满了生命的活力。

从地质地层角度来看,这片山地的地层构造十分复杂。在老师的讲解下,我能看到不同形态、不同颜色的岩石,它们一层层、一片片地叠加在一起,记录了这片土地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历史。这些岩石由于形成的地质年代、环境、气候条件不同,因此具有不同的矿物成分、结构构造和物理性质。

在这些岩石中,有一些沉积岩层,它们是由各种不同的沉积物堆积而成,如泥沙、砾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